您的位置: 首頁 >> 生活百科 >> 情感課堂

別用婚姻來標簽化一個人
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4-25 來源:中國婦女報 閱讀:565
字體:[    ]
保護視力色:

“我的婚姻失敗了。”“你為什么要找一個離過婚的人?”“我是不是真的很糟糕,所以他才離開我?”離婚≠失敗,外界的偏見和粗暴標簽往往才是一把傷人的利劍

■ 茗荷

一向灑脫的周迅,最近在一檔節(jié)目中被問:“你覺得結婚是什么?”周迅尷尬地說:“不要問我好不好,我很向往但我沒有資格”。像周迅這般個性的人對離婚這件事尚有介懷,更別提社會大眾的想法了。

“我的婚姻失敗了?!薄澳銥槭裁匆乙粋€離過婚的人?”偏見無處不在,不過沒關系,我們不必被困于此。今天就和大家談談常見的離婚羞恥感。

離婚不可怕,“羞恥感”才傷人

前幾天,一位遭遇背叛的女士前來求助:“我老公反復出軌,被我發(fā)現(xiàn)好幾次了。我有穩(wěn)定的工作,也有能力獨自撫養(yǎng)孩子,但我父母一直反對我離婚,認為要維持家庭的完整。我隱約感覺,父母是因為丟臉,覺得我離婚他們會抬不起頭。他們擔心我再找不到對象了,說離過婚的女人遭人歧視?!?/p>

這位女士的求助很有代表性。多少困在糟糕關系中的人,因為這種“離婚羞恥感”選擇了忍耐。又有多少離異人士,除了面對生活模式上的改變和不適應外,還要承受這種心理沖擊。

離婚后面對的現(xiàn)實問題,可以找到方法解決,而內(nèi)心的沮喪和挫敗感,卻在短期內(nèi)難以平復。加劇這種沮喪和挫敗感的,就和離婚羞恥感關系很大。這種羞恥感,一方面是受文化和社會大眾觀念的影響。如果自己身邊人特別是父母,不能敞開懷抱接納,不能提供切實的幫助,甚至是用“丟人”來形容,就會加劇這種傷害和羞恥感,也容易給再婚造成困難。

另一方面,也因為離婚帶來自我懷疑和低價值感?!拔沂遣皇钦娴暮茉愀?,所以他才離開我?”“什么是愛情?我到底還能相信什么?”在這些反復的自我懷疑和低落情緒中,會容易感到日子艱難,生活迷茫。

離異本身造成的傷害或許沒那么大,但外界的偏見和粗暴標簽往往是一把傷人的利劍。

離婚≠失敗,只是人生經(jīng)歷

離婚是由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的,選擇離婚,證明一個人能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人生。

然而在生活中,有的人認為,離異=失敗。在大眾的看法里,婚姻就是要白頭偕老,不然就是不完美的、失敗的。擇一人終老,固然讓人期待。但一段不合適的婚姻,選擇結束,怎么能夠粗暴地用“失敗”來形容?

對于離婚的人來說,沒能夠讓婚姻繼續(xù),在心底里多少會有些感到遺憾,也會因為婚姻關系的結束挫敗而傷感。但是,如果因為一個人離婚就去貶低損傷,妄自評論,是非常不厚道的。我們要反對用婚姻來標簽化一個人。

是否留在婚姻中,是每個人基于現(xiàn)實情況所做的選擇,都值得尊重。留在婚姻中勤于耕耘,是勇敢;面對不合適的關系,選擇結束,也是一種勇敢。

我們不提倡在婚姻中遇到困難就淺嘗輒止,以離婚去結束彼此的關系。但是,如果經(jīng)過努力,確實無法繼續(xù),能夠結束關系,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?!敖Y婚不一定是為了幸福,但離婚一定是為了幸福。”過去的經(jīng)歷無所謂好壞,都可以教會我們一些功課。

經(jīng)歷都能成為幸福的養(yǎng)料

只要學會不斷向內(nèi)探索,離婚也能成為走向幸福的養(yǎng)料。

因工作關系,有機會接觸到大量離婚或遭遇婚姻困境的女性。令人驚喜的是,她們普遍善于從過往的經(jīng)歷中汲取經(jīng)驗教訓,促進自己的成長。

面對關系中的困境,有不少人生出了讓自己都意外的力量。我把這種力量歸結為,發(fā)現(xiàn)自我圓滿的力量。

在傳統(tǒng)文化觀念中,總容易突出女性“被動”“依靠他人”等特點。特別容易對他人抱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,渴望有一個人來成全自己的幸福。但離婚讓女性能有機會意識到,幸福不是別人給的。當你意識到這點,并且愿意為自己的人生擔負起百分百的責任時,人生會很不一樣。

這輩子怎么活,別人說了不算,全靠自己琢磨;離婚后怎么收場,心態(tài)怎么調(diào)整,也全靠自己好好把握。離婚是一次自我審視的機會,說明有一些課題需要我們學習和成長。

列舉幾個小問題,大家可以思考:我和伴侶習慣性愛的語言分別是什么?在關系中,我最看重顏值、經(jīng)濟、情緒等哪一部分價值?如果婚姻重來,我可以在哪些方面努力,去做得更好?

無論是否選擇離婚,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和學習。如果我們在關系的結束中,學會了自我負責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力量,也未嘗不是另一種收獲。

無論經(jīng)歷過什么,或正在經(jīng)歷什么,都是寶貴的財富。重要的是,我們相信愛,相信自己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。

當我們踏上婚姻這趟列車時,都希望會相伴余生。不過很遺憾,有時我們不得不中途下車。但生活的方向盤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上,想去哪里,自己說了算。

(作者系心理咨詢師)

c_msg